2018中韩社会调查国际科考与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基本信息 资源评价评价此资源 
  资源名称
2018中韩社会调查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总结报告 打开资源  登陆注册
  资源类型 研究性教学
  关 键 词 中韩 社会调查 国际 科考
  更新时间 2020年11月3日
  资源简介 以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崛起、强调自身文化为背景,中国人的跨文化流动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海外华侨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社会网络、身份认同、文化适应等问题,近来备受关注。

1.职业流动与社会网络关系研究:职业是个体社会地位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指标,当前对于职业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国本土的华人研究,一般认为中国社会为强关系社会,强关系会对求职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在韩生活的华人是否也处于一个强关系网络中,其社会网络是如何分布的。因为处于异环境中,韩国本土文化特征是否会影响到在韩华人的求职选择,在韩华人在韩国的职业分布状况及职业流动与其在韩的社会网络存在联系?这些都是我们此次前往韩国所要思考和探讨的。

2.身份认同与文化适应:韩华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一批中国山东人来韩经商。这群老华侨在韩国已经生活了一个多世纪,经历了日治时期、朝韩内战、中韩建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们的文化认同究竟是怎样的?此外,在查阅已有文献时发现不少的研究都有提到,韩国由于民族主义的盛行,一直实行比较排外的移民政策(尤其针对中国人)。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出于语言和地缘的优势,大量的中国朝鲜族来到韩国。相近的语言习惯(朝鲜语)和文化风俗,相比非朝鲜族中国人,他们应该很容易适应韩国的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因具有多重身份(朝鲜族裔、中国朝鲜族、中国人)和双重边缘化(中国的少数民族、韩国的排斥)的处境,在韩中国朝鲜族实际处于极其微妙的特殊地带。前往韩国的中国朝鲜族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生活。基于此,我们不禁发问,在韩朝鲜族的身份认同状况究竟如何;面对韩国社会的排挤歧视,朝鲜族又是如何回应;不同的回应方式是否对个体的认同状况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和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在认同的大主题下又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关注节日视角下釜山华侨的文化认同和釜山中国朝鲜族的身份认同。
 教师姓名 杨渝东
 性    别
 职    称 教师
 所在院系 社会学院
 电子邮箱 ssbs@nju.edu.cn
 联系电话 025-89680951
 通讯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标    签 暂无
  资源大小 95.36K
  适用对象 学生科研
  运行环境
浏览器IE 5.0
目前没有评价
   访问次数:75   发表评价   评分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最近资源学习用户
jwc
05-17
zhuyi
11-06
0311022
11-04
最新入库资源
资源好评排行榜
资源访问排行榜
资源推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