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
 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基本信息 资源评价评价此资源 
  资源名称
网络传播 打开资源 
  资源类型 2008年国家名师名课
  关 键 词
  更新时间 2010年11月10日
  资源简介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课程最开设于1999年——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高潮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注意到网络传播这一新兴专业的影响力,集中师资力量,开设出了《网络传播》等系列新媒体课程。该课程主要面向在校学习的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历经8年的时间,新闻传播学院已分别在全日制本科生、记者班、研究生、全校公共课等各个层次开设并逐步完善了本课程的建设。
  1999-2001:课程的初步开设,在此阶段,主要着眼于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考虑到当时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课程的重心放在了对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的教学上。
  2001-2002:课程的逐步发展,在此阶段,基本完善了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并从学理结构上调整教学体系。
  2003-2005:课程的丰富与完善,在这一阶段,随着课程的发展以及有关领导的关心重视;课程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调整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动下,通过引进人才,本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的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界与业界优秀人才相结合的教学队伍。
  2、教材建设。本课程在前期教学过程中发现,原使用的教材并不能完全凸显出教学队伍对此课程的理解,知识面较窄,没有表现出网络传播多学科融合、富有生命力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队伍联合国内其他院校,经过努力,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全国多所院校联编的网络传播学教材《网络传播概论》,该教材一出版即因为其兼具新颖性和权威性,目前已被众多院校指定为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教材。除此之外,还出版了《网络新闻学》、《网络广告原理与实务》、《网络出版研究》、《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客文化》、《网络伦理与法规》、《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网络文化论纲》等系列相关教材,并开始各种层次的专业课程4门。
  3、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完善。课程逐步完善了独具特色的“一课多人穿插制”授课方式及“读书-讨论-研究-实习”四合一互动授课模式,此外,课程还开发完善了多电子演示教材,建立了教学互动平台,专门建立了课程的博客网站,开办了一个学术网站“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网”(系该领域的学术门户网站之一)。
  4、获得广泛承认。2003年,因教学业绩突出,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
  2005-2008:课程建设的繁荣时期。截至此一时期,本课程拥有充足的授课人员,有课程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整个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优势互补,所有参与人均有网络传播领域相关专著出版,所有人员都参加过省级以上学术课题研究。课程团队共计出版教材、专著16部,发表论文89篇。5年来课程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41人次,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2人次。此外,课程教学还依托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作为支持团队,该中心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拥有8位院内研究员和18位特聘和客座研究员。课程依托客座研究员单位资源建立了南京大学网络传播教学实践基地3个,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课程成员承担了一批研究课题、覆盖了国家各级别课题类型(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研究”);开设了一系列包括与本课程专业领域直接相关的高品质课程;开创了一个富有影响的面向国际学术界的制度性学术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迄今已举办四届;主办了一种专业集刊:《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系国内在该领域的唯一一种专业集刊。
 教师姓名 杜骏飞
 性    别
 职    称 教授
 所在院系 新闻传播学院广播学系
 电子邮箱 dujunfei@vip.sina.com
 联系电话 025-83686049
 通讯地址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
  教师简介 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网络传播概论 专业基础课 2 五届 200人
深度报道原理 专业基础课 2 四届 230人
网络广告学 专业选修课 2 二届 80人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合上) 全校公选课 2 二届 390人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合上) 专业选修课 2 四届 80人


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教学及实践课题组所获奖励

1、实习

(1)2002-2004:《南京地区网络广告效果调查》(与巢乃鹏共同主持),学生撰写研究报告30篇次,公开发表文章(含参与教材撰写)5篇;

(2)2004:《行走淮河》大型新闻实践活动(策划及参与指导),学生发表新闻作品5万字,主体部分发表在《南方周末》1-3版;

(3)2004:《秦淮河的命运》大型新闻实践活动(主持),学生发表新闻作品4万字,主体部分发表于《中国青年报》整版报道;

(4)2003:南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两地新闻采写互访活动”(共同主持),学生撰写稿件12万字并结集为《双城记》;

(5)2006年5月,组织“中国新农村调查”活动。成果该报道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决策》、《社会科学报》,并在江苏卫视播出8集纪录片,还正式出版了“新农村建设文丛”(三本),这是新农村建设运动中第一套实证研究文丛。

通过这些大型社会实践,学生在国内媒体刊发报道及各类文章约500余万字, 2005年起连续两年获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等奖(这在全国的新闻传播学科中是唯一一家),课题组成员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江苏省精品教材、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荣誉。申报人获得南京大学二等奖教金、南京大学三等奖教金等奖励。

2、指导论文

(1)学年论文23篇;

(2)毕业论文20篇。


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项目“新闻传播学实践化教学基地建设与研究”(课题经费42万元),由段京肃、杜骏飞共同主持。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3年,主持的“网络传播系列课程”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2、2004年,主持的《网络传播概论》课程获南京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3、2000年、2004两次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杜骏飞主持: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5万元,2005-2008;

2、杜骏飞主持:中国网络广告业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5万元,2002-2004。


二、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杜骏飞:《新闻传播学期刊影响力问题:基于CSSCI的研究》,载《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1期;

2、李金铨、祝建华、杜骏飞、William H. Dutton、 Nicholas Garnham、Vincent Mosco、John V. Pavlik:《数码传播与传播研究的范式转移及全球化》,载《传播与社会研究》(香港)2007年第2期;

3、杜骏飞:《我们研究了什么?——中国大陆网络传播领域的学术进展与发展趋势》,2006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CHINA CMC Annul Convention)(2006年12月,香港)主题发言论文。载《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7年第一期;

4、杜骏飞:《新媒介策略:长尾时代的观念博弈》,载《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5期;

5、杜骏飞:《“华南虎事件”:公民新闻的阐释与评估》,载《新闻记者》2008年第1期。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3,1/1;

2、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大学,2003,1/1;

3、优秀教学奖,二等奖,南京大学,2004,1/1。


  标    签 暂无
  资源大小 链接
  适用对象 本科
  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目前没有评价
   访问次数:6078   发表评价   评分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最近资源学习用户
jwc
03-22
0311022
07-09
xujun
04-03
MG1515001
12-27
DG1326004
12-19
MG1424040
12-01
YZ1617110001
06-29
hpmin
06-23
sxq
01-14
134056034
03-26
141200093
11-08
MF1314002
09-27
最新入库资源
资源好评排行榜
资源访问排行榜
资源推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