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资源名称 |
|
资源类型 |
学术讲座 |
关 键 词 |
纳米 压电电子学 |
更新时间 |
2010年4月23日 |
资源简介 |
从能源、电子学等方面用新的概念和理念讲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
|
 |
教师姓名 |
王中林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北京大学工学院 |
电子邮箱 |
tres@nju.edu.cn |
联系电话 |
暂无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化学楼 |
 |
教师简介 |
美籍华裔,材料科学家。1961年11月生于陕西省蒲城县,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1987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首届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王中林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他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的主要学术成就为:1.纳米能源技术。王中林研究小组2006年发明了纳米发电机,2007年成功研发出由超声波驱动的可独立工作的直流纳米发电机,2008年研发出可以利用衣料来实现发电的“发电衣”的原型发电机。纳米发电机研究已成为国际纳米科技在微型能源研究领域的热点。2.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生长机理和应用。他长期进行氧化锌纳米结构的研究,使得氧化锌成为除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外纳米技术中又一重要材料体系。3.纳米传感器和新型器件的原理和应用。近来,王中林基于纳米级压电和半导体性能的巧妙耦合提出了纳米压电电子学 (nanopiezotronics)的概念,即利用压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场来调制和控制载流子运动的原理来制造新型的器件,首次制造出压电场效应三级管,压电二极管。王中林发表了600篇期刊学术论文,45篇书章节, 28项美国和中国专利,4 本专著和20本编辑书籍及会议文集,其中有15篇发表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物上,论文被引用达31,000 次以上。
王中林热爱祖国,多年积极参与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长期推进中美科技、教育的交流和发展并切实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帮助扩大中国科技界在国际科学舞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为国内培养、锻炼和输送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在过去18年中,他往返中美间120余次,培养了80多位分布在中国和美国的华人优秀人才。和国内学者合作发表论文60余篇。自2004年,他竭力推动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北京大学的联合办学。他是北大工学院先进材料和纳米技术系的共同创始人和2006-2009年期间的首任系主任。通过担任长江讲座教授,和清华的师生建立了多年的科研合作关系。他积极参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并已担任了6年的海外主任。担任过十余次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大会的主席和组织者,邀请许多国际著名学者到中国参加会议。他在国内出版了12本中英文著作和编刊书籍。这些书籍对于促进国内的纳米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
|
|
|
|
 |
|
标 签 |
暂无 |
资源大小 |
127,499.59K |
适用对象 |
本科 |
运行环境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