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贝加尔湖考察
 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基本信息 资源评价评价此资源 
  资源名称
2007年贝加尔湖考察 打开资源  登陆注册
  资源类型 研究性教学
  关 键 词 2007 贝加尔湖 考察
  更新时间 2008年3月14日
  资源简介 根据“985工程”二期建设的要求,从2006年起,南京大学确立了“教学创新与素质培养的建设目标”,启动了“地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贝加尔湖教学基地建设”的教学研究项目。同年6月,副校长张荣教授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洛芭茨卡娅院士分别代表两校在建立教学合作的协议书上签字,从此揭开了由南京大学本科生跨院系编队对贝加尔湖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探索培养国际化人才之路的序幕。
2007年的综合科学考察是继2006年之后的第二轮以本科生为主的科学考察活动,是在2006年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的一次延伸。科考活动认真贯彻学校“研究型教学”的战略举措,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一步强化科学考察的针对性及学科交叉的深度和广度。科考期间,地球科学、地理科学和大气科学三个学科的学生针对贝加尔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现象,从各学科的角度对古漫珠尔卡河的沉积物展开了综合测量和采样,借助地层剖面的实地测量、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粒度分析、光释光测年技术、古水流的动力条件模拟和古气候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贝加尔裂谷的发育过程;首次参加科学考察的大气科学系与地球科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联手,重点对贝加尔湖局地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四个院系的学生应用各自学科的知识,对贝加尔湖地区的地质地理、生命现象、环境因素、气候分布等特征及其规律进行解释,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就科学考察的整体目标而言,2007年的贝加尔湖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仅仅完成了野外工作部分,科考团回国后将按计划认真做好后续的数据整理以及实验室研究工作,力争在野外科考的基础上,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2008年校庆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由参加贝加尔湖科学考察活动的本科生唱主角的“贝加尔湖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会”将作为献给南京大学生日礼物隆重登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敬请期待。
 教师姓名 朱国荣
 性    别
 职    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地学院地球科学系
 电子邮箱 tres@nju.edu.cn
 联系电话 暂无
 通讯地址 暂无
  教师简介 1973年9月-1977年2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习,1977年2月至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工作,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次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兼任江苏省地质学会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简况: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下水运动的模拟技术研究与教学,曾主持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各一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委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教学工作曾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改革一等奖1次,南京大学教学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
国际合作研究:与日本琦玉大学相关研究部门建立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正在进行包括裂隙水流模拟、核废物填埋场及周边地区元素迁移在内的多方位研究,同时互派高层次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的合作培养和研究工作。第一个赴日进修的博士生在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已经完成“复杂渗流模式的地下水并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南京大学“985二期工程”的"国际化地学人才培养及贝加尔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2006年出任南京大学贝加尔综合科学考察团团长,带领40名跨学科本科生赴俄罗斯贝加尔湖进行科学考察。
校内合作研究:长期与计算机科学系赵金熙教授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双方师、生通过不定期举行学习讨论会寻找研究生长点,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教学情况:目前负责五门本科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指导的博士研究生7名(含毕业2名),硕士研究生近20名,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工作。
  标    签 暂无
  资源大小 163,502.62K
  适用对象 课堂教学
  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目前没有评价
   访问次数:5185   发表评价   评分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最近资源学习用户
jwc
05-17
system
11-09
0311022
10-27
zhuyi
10-26
sxq
10-22
0310043
07-13
0408007
06-26
2010050204034
03-13
DG1229024
07-06
111130136
05-14
121120165
10-12
121120082
09-27
最新入库资源
资源好评排行榜
资源访问排行榜
资源推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