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资源名称 |
|
资源类型 |
2007年国家名师名课 |
关 键 词 |
略 |
更新时间 |
2007年6月11日 |
资源简介 |
南京大学的金融学(含国际金融)教育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两江师范学堂的商科。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变迁,1978年南京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了经济系,《国际金融学》课程也被正式列入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
1978年,金效俊副教授在江苏省首开《国际金融学》课程,她是当时全国高校少数几位讲授《国际金融学》的教师,裴平教授就是当年金效俊副教授的学生之一。金效俊副教授收集国外教材和国内外有关资料,自己编课程讲义和教材,延用多年,并且在相关的科研方面取得较大成就,长期担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同时,金效俊副教授还指导了裴平等几名年轻教师讲授《国际金融学》。
1987年裴平老师从比利时鲁汶大学学成归国后协助金效俊副教授讲授《国际金融学》课程。金效俊副教授为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科研呕心沥血,几年后病倒在讲堂上。之后,裴平老师独自讲授《国际金融学》课程,并先后带领于润、施建淮、戴建中、张岭松、赵薇、张谊浩和方先明等年轻教师讲授《国际金融学》课程至今,以满足南京大学不同学科,特别是经济和管理学科对国际金融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1988年,在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系成立了国际金融教研室,裴平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1993年国际商学院成立国际金融学系,开始培养国际金融专业本科生,裴平老师主持国际金融学系工作,1994年担任系主任,同时继续从事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199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裴平老师主编的《国际金融学》(第一版),1998年出了第二版,2006年又出版了第三版。不同版本的《国际金融学》是我们在不同时期教学科研的重要结晶,也是我们在国际金融领域艰苦探索和力争走向前沿的写照。值得欣慰的是:已经出版的《国际金融学》几十次重印,专家学者多次发表书评,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国家教委组织对五十余所高等学校和六十家出版社申报的近400种财经类教材评选,《国际金融学》被列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并位居推荐国际金融类教材的首位(《中国教育报》1997年4月2日); 2000年《国际金融学》又获江苏省优秀教材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2月出版的《国际金融学》(第三版)又以更高的质量受到普遍好评。
1996年,南京大学成功设立国际金融硕士点(后为金融学硕士点),开始培养国际金融方向的硕士。
2003年,南京大学成功设立金融学博士点,开始培养国际金融方向的博士生。
2004年,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开始培养国际金融方向的博士后。
2005年,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而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国际金融方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成果突出,师资队伍强。2006年,南京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2006年底,南京大学金融学系更名为南京大学金融与保险学系。近年来,南京大学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以及国际化方面又取得了明显进展。如今,从事国际金融学教学科研的教师主要有裴平(博士,教授,博导)、于润(博士,教授)、赵薇(博士,副教授)、张谊浩(博士,副教授)、张岭松(在职博士,副教授)和方先明(博士后,讲师)等,他们为国际金融方向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讲授国际金融学及其相关课程,同时积极从事有关科研活动,其教学科研成果在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已启动后续队伍建设计划,目前正在全球公开招聘和选留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和业务能力强的,年龄在4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以充实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的师资。 |
|
 |
教师姓名 |
裴平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商学院 |
电子邮箱 |
Peip@nju.edu.cn |
联系电话 |
025-83593881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商学院 |
 |
教师简介 |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渗漏”与“梗阻”效应研究,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2、 经济转轨时期的金融改革与开放,2006年国家“985”(二期)项目子课题,25万,主持人;
3、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2003年南京大学特别项目,主持人;
4、“南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2003年市政府特别项目,主持人;
5、南京市浦口商贸圈建设,2006年浦口区政府特别项目,3万。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以第1署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1/2。
2、中国股票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第12期,1/2。
3、迷失的货币与突发性通货膨胀,《新华文摘》2005年第5期,原载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第1期,1/2。
4、论人民币外溢及其经济效应,《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1/2。
5、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世界经济》2006年第5期,1/3。
6、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金融研究》2006年第7期,2/3。
7、论人民币国内外价值偏离,《经济学家》2006年第1期,1/2。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江苏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际金融学》),裴平等编著,2001年12月,省政府,1/4.
2、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研究》),裴平著,2001年12月,1/1.
3、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南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课题研究报告),主持人和执笔人,2003年11月,市政府,1/3.
4、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创业:南京富民强市之路》),2005年11月,市政府,2/2.
5、江苏省金融学会第四届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论汇率的内外稳定机制及其协调”,公开发表的论文),2004,江苏省金融学会,1/2.
|
|
|
|
|
|
 |
|
标 签 |
暂无 |
资源大小 |
链接 |
适用对象 |
本科 |
运行环境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