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资源名称 |
|
资源类型 |
学术讲座 |
关 键 词 |
相声 艺术 |
更新时间 |
2006年12月22日 |
资源简介 |
24日下午,刚刚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的著名相声演员、78岁的常宝华来到南京大学,向师生们讲述自己的相声之路以及艰难的求学历程。
常宝华回忆了自己在解放前学习相声的辛酸经历,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声艺术的发展历史。他谦逊而幽默的讲话话引起大学生们阵阵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常宝华6岁时,就向家人提出要上学。当时家里很穷,但在他的央求下,哥哥还是把他送进了志诚小学。虽然短短的8个月后,常宝华就退学随父亲去北京学相声,但凭着这8个月的功底,他依旧成了家里的“大学问”。
10岁时,一次对太监下跪讲相声的经历,让他对相声产生了反感和厌恶,他觉得说相声这一行没有尊严。于是他再次提出要上学,没想到却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小宝华流下了委屈的泪水。这时,父亲拿来面口袋对他说:“老四,你看看,我们家一天要吃半袋多面,你我不挣钱怎么办?”“同学们,为了上学我挨过打啊!”这时,常宝华异常激动,现场一片寂静。
即使如此,常宝华一直没有改变自己想上学而放弃相声的想法。1950年,哥哥常宝堃去朝鲜慰问演出前,问常宝华想做什么,常宝华脱口而出:想上学。哥哥想了想,说:“等我从朝鲜回来,我答应让你一直上到大学。”然而,让常宝华痛苦的是,大哥却在这次慰问演出中牺牲了。上学也就成了常宝华终身未圆的梦想。
演讲前,常老作了郑重说明,“我不是来讲课的,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课。我就上了8个月的学,其中有4个月还是休病假。你们说,我这样怎么能给你们大学生上课?1984年,我随中国曲艺代表团去美国讲课。当时一位讲着半通不通中国话的女面试官问我‘你什么文化?’我一听,我其实就上了4个月的学,怎么说?我这人又不会说假话,就说‘我是文盲’。面试官又问,‘你是文盲?那到我们美国干什么去?’我便说,‘对,我是文盲。但我是去给你们美国的教授讲课去。’”话语刚落,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常老再次表示,“我这样一个学历,怎么配给你们大学生讲课?我有自知之明,就是表演差一点,创作差一点,表演几十年,混张半熟脸。我只希望这是一次我和南大师生的交流见面会。”会后常宝华告诉记者: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不需要用直白的话去劝他们,我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去思考,自己身处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如何去做。
常宝华告诉大学生,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大哥常宝昆经常告诫自己,相声要得人心。他说,相声要道出老百姓的心里话,说老百姓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和观众共鸣,才能得人心。
对于“听众听相声不是来受教育的”这种网络上的观点,常宝华认为“也对也不对”,高素质的听众不能一笑了之,大学生们也会对相声有很深刻的要求。他说,相声艺术包括思想、生活、技巧三个要素,大学生们应该对某些创作和表演浅薄而粗俗的相声作品进行批评和抨击。
谈到自己前不久获得的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常宝华表示自己又激动又很不敢当,并笑言自己是“表演差一点,创作不起眼,说了几十年,混个半熟脸。”这位在台上表演了近70年的老艺术家告诫大学生们,真正的明星绝不能靠手腕,而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常宝华表示,要澄清人们认为相声艺术就是“说学逗唱”的误区,而应该把相声正名为“语言表演艺术”。当有同学提问,为什么感觉年轻的相声演员不如老一辈艺术家,他坦言自己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并勉励青年相声演员要拒绝浮躁,不断学习。 |
|
|
教师姓名 |
常宝华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著名相声艺术家 |
电子邮箱 |
tres@nju.edu.cn |
联系电话 |
暂无 |
通讯地址 |
暂无 |
|
教师简介 |
常宝华、男、满族、1930年12月生于天津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历任海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演员、编导、海政曲艺队队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全国文艺代表大会第二、三、四、五次大会代表。
自幼随父常连安、兄常宝坤(艺名小蘑菇)学习相声。八岁到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学徒,九岁登台。受相声老前辈熏陶和传授达十年之久,学习和演出过传统相声七十余段。 |
|
|
|
|
|
|
|
标 签 |
暂无 |
资源大小 |
180,809.75K |
适用对象 |
本科 |
运行环境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