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资源名称 |
|
资源类型 |
学术讲座 |
关 键 词 |
贝尔实验室 美国教育制度 职业规划 |
更新时间 |
2006年11月24日 |
资源简介 |
首先介绍了贝尔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从自身在美国学习以及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经历说起,畅谈美国的教育制度,和同学分享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心得体会。 |
|
 |
教师姓名 |
朱亦德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 |
电子邮箱 |
eychu@lucent.com |
联系电话 |
暂无 |
通讯地址 |
暂无 |
 |
教师简介 |
朱亦德,朗讯科技美国总部的资深CMMI顾问,贝尔实验室研究员。
将科学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世界上诸多大公司内设研究机构的一大特色,贝尔实验室就是如此。贝尔实验室的全称是贝尔电话实验室,始建于192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它是一个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研究开发机构。贝尔实验室对通信技术的研究成果为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前身为贝尔电话公司)所采用,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从事着许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很多成果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声电影就是1926年在贝尔实验室诞生的。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喇顿、肖克莱研制成功晶体管,打破了电子管在体积、功耗、寿命等方面的局限性,使电子技术跃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也因此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在广阔无边的宇宙空间,从各个方向都传来强度相同的微波辐射(后被称为3K宇宙背景辐射)。经过研究,认定这是宇宙最初起源时“大爆炸”的遗迹。由于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 因而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它的两位发现者为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尔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获专利26000多项(平均每天一项),其中重大科研成果50多项,除以上所举外,还有如通讯数学理论(后称为信息论)、激光理论、可视电话、磁泡器件、光通信、UNIX、C/C++、数字计算机等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每年都要发表上千篇学术论文,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有7人获诺贝尔奖,7人获美国国家科学奖,9人获美国国家技术奖。正是由于贝尔实验室产生了许多科学研究的突出成就,人们把它看作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之一。 |
|
|
|
|
|
 |
|
标 签 |
暂无 |
资源大小 |
168,169.04K |
适用对象 |
本科 |
运行环境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