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基本信息 资源评价评价此资源 
  资源名称
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 打开资源  登陆注册
  资源类型 学术讲座
  关 键 词 逻辑 论证 民主
  更新时间 2006年11月23日
  资源简介 1966年的5月16号,文革正式展开,5月18日林彪发表“5.18”,为文革实际展开的标志。对于文革我们是否真正进行了反思? “德先生”、“赛先生”引进中国后会有如此扭曲原因就出现在于“逻先生”——我国需要完备的论证机制。

四个问题:
1、“左倾”是什么?只是“冒进”吗?
分析:不同时期的“左倾”共同特点是反理性的状态;顾建国来的历次大批判,产生的关键在于是否尊重少数人的论证——需要“保证论证权力”的机制;
2、《毛泽东选集》的前4卷和第5卷看上去文笔判若两人,前者的论证说服力很强,后者几乎没有论证,为什么?为什么毛主席在建国后失去“实事求是”精神了?
分析:个人崇拜也是一种反理性;我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基因”的作用;
3、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被成为宪政民主之父,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观点截然不同,为什么?
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若没有理性的框架,再英明的人在非民主的背景下也会变成暴君,因为缺乏理性的约束;
4、在西方后现代反理性思潮的冲击下,我们民族的文化发展该向何处?
 教师姓名 张建军
 性    别
 职    称 教授
 所在院系 文学院哲学系
 电子邮箱 zhangnju@nju.edu.cn
 联系电话 025-83686009
 通讯地址 南京大学哲学系
  教师简介 张建军,1963年1月生,河北省沧州市人。曾用笔名仓茫、盛文等。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兼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文科公共基础课首席教授。

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逻辑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95-2000年任中华全国青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1993年迄今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金岳霖学术奖、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中国图书奖及多项省部级奖励。

1978年起先后在河北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进修哲学和逻辑学。曾在河北大学和河北社科院从事逻辑学和西方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5年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至今。1998年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认识论与辩证逻辑,特别是在以上诸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逻辑悖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近年在国内学界倡导开展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主要专著与合著有:《科学的难题――悖论》(浙江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淑馨出版社(台湾)1995年修订增补版),《矛盾与悖论研究》(黄河出版社(香港)1992年版),《矛盾与悖论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辩证思维论》(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逻辑与知识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逻辑悖论研究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83年迄今,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8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逻辑与认知悖论研究”、“当代西方逻辑哲学最新成就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悖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和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道义逻辑与道义悖论"以及南京大学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逻辑学教学改革”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标    签 暂无
  资源大小 232,537.49K
  适用对象 本科
  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目前没有评价
   访问次数:20292   发表评价   评分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最近资源学习用户
131280027
06-15
121140058
07-27
DG1106034
12-17
111020017
05-13
111020047
03-30
最新入库资源
资源好评排行榜
资源访问排行榜
资源推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