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资源名称 |
|
资源类型 |
网络课程 |
关 键 词 |
邓小平 三个代表 |
更新时间 |
2006年9月20日 |
资源简介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正确解决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问题,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化、祖国统一、外交,民族、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条战线,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各个领域,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199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科学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时代精神和革命风格,确立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才能正确解决世界、中国以及党自身的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这在世界和中国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微电子和光电子为前导,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信息革命,开始了人类社会新的产业革命。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面向21世纪,新的产业革命还将持续发展,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航天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都将有革命性的突破和巨大进步,新的科技革命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由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进入后工业化,迈入知识经济。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结构调整还将在全球范围内深入展开。以科技为主要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能不能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关系到人口多、底子薄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缩小还是扩大的问题,总之,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生产力,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理论创新是先导。先进文化对人类社会前进的引导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在世界迅速变化发展的同时,当代中国有着更加飞速的发展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波澜壮阔,在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完成了邓小平规划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头两步,而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跨度是21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这第三步究竟如何走?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和发展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各种体制、制度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社会结构也有显著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的利益多元化,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所有这些面向新世纪的新情况、新变化而产生的矛盾、困难、挑战、机遇都必须用发展来解决,尤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如何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改革和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21世纪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一切创新活动中知识创新是首位的。知识创新是一切其他创新,诸如技术创新、体制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前提,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治党汉国理论的创新是知识创新中最重要的,是所有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同所有的科学创新一样,必须从现有的成果出发,在继承现有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与时俱进的原理,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论述过生产力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从不同角度论述过文化对革命和建设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阐述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基本原理。在当今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这些基本原理,又不能仅仅满足这些已有的成果,更不能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和发展这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对这些原理进行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的阐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从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阶段的发展目标的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②。
|
|
|
教师姓名 |
王德宝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院系 |
网络教育学院 |
电子邮箱 |
wdb@nju.edu.cn |
联系电话 |
025-83686283 |
通讯地址 |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
教师简介 |
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是王德宝教授。王德宝在南京大学已经任教44年,系统讲授过“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西方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20余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善于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善于运用案例教学、信息量大。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式出版过《邓小平理论概论》(主编,获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等20余本书。得过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百佳”教师等10余个教学先进荣誉,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
|
|
|
|
|
标 签 |
暂无 |
资源大小 |
链接 |
适用对象 |
本科 |
运行环境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