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时间记忆
最新文章
最新评论
搜索
 
教育树木还是树人
[ 2008-1-28 17:27:00 | By: tn0006 ]
 
摘自《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博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既是对教育重要性的认可,也是对教育者责任的赋予。百年树人,要求教育要从长计议,要求教育者对教育要有所期待。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人,学生是被教育的人。如果我们认可“百年树人”,这就为学校教育的评价带来了问题:既然是“百年树人”,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业绩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在分数下表现出来!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人们又如何来控制时下的教学过程优劣呢?更为关键的是,教育管理者如何去判断教师是否是优秀的,学生是否是优秀的呢?尽管人们对教育成效要有所期待,但这不等同于可以放任教学过程。为了对学生负责任,尤其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教育管理者必须强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本的,是具有教育效率的。于是,教育评价的重心,应从以教育成效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以教学过程为标准的过程性评价。这个过程是善意的,也是富有理性的。当把教学过程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标准时,人们仍然希望教师将教学目标放得更加的长远,以符合“百年树人”的教育规律。可是,受教学时段的限制和教育管理者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无法延伸到“百年之后”。所以,希望教师以“百年树人”为已任,也就只是一个希望而已。至于教师是否以此为教学目标,并没有纳入教学考评的范围。对理性的教师来说,既然“百年树人”并没有纳入教学业绩的考评范围,他们有必要将教学重心寄托在这个上面吗?而且,随着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教师的教学眼界无法放得更为长远:这使得教师很自然地将教学结果从“百年树人”转变为“教学展示”。
 
 

发表评论: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