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等文件,对如何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走出去”工作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新局面。
本报讯(记者 唐景莉)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央有关精神,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门联合发文,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从2012年开始,“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生源范围为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11月20日在京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发表题为“努力提高两个自觉——大学文化自觉和素质教育自觉”的讲话提出,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大学的文化自觉,在于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更在于积极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11月9日上线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首批20门课以讲授传统文化为主
本报北京11月8日讯(记者杨晨光)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讲述月亮的文化意蕴,与南开大学教授陈洪品读《红楼梦》,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小玲一起锻炼口才……从11月9日开始,亿万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观看这些大学知名教授授课的视频。
科学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雷宇 通讯员 焦科
探究“钱学森之问”,我们还要走多远的路?
当钱学森再一次西装革履出现在中科院力学所的广场,时光之轮已经转过半个世纪有余。
11月30日上午,中科院力学所首任所长钱学森塑像揭幕。红绸掀起的刹那,本与故旧门生和那些仰慕他的人们天人相隔的钱学森,神采奕奕地跃然眼前。
在这位“换上中山装,一生不穿西服”的杰出科学家诞辰百年之际,社会各界追思无限。
各高校开学在即,一些准大学生通过微博、QQ群、论坛、贴吧等方式,寻找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在了解学校的同时也提前建立人脉关系网络。他们被称为“脉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8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5%的人表示身边存在不少“脉客”。受访者中,“80后”占42.3%,“70后”占32.8%,10.5%的人是“90后”。83.6%的人读过大学。
76.2%的人认为高校信息公开不充分
近日,复旦大学BBS(网络论坛)“日月光华”传出消息,66个版面因人气低迷被列入关闭考察名单。与此同时,在微博、社交网站的“围剿”之下,上海交大、同济等高校BBS上站人数也不复当年日均万人的盛况。对此,在曾经的BBS粉丝追忆自己“青葱”岁月的同时,有人发出“微博火了,BBS已死”的感慨。作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热门应用之一,BBS真的“不行了”吗?
BBS已死?
仍有近三成网民使用,但影响力有所下降
让他们做最快乐的本科生
2009年秋,南京大学正式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3500多名本科新生是最早的受益者。大一新生可以与学术名家在课堂上交流彼此的观点,教师可以尝试各种生动的授课方式,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创造力;管理者以服务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大半年过去了,这项改革实施的效果如何?记者再次来到南京大学进行探访。
让学生建立学术自信
新生研讨课尝试小班化教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科框架,培育批判性思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BBS和其他网络新媒体一样,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网民常用的网络服务之一,BBS又是独具魅力的一种新媒体,在高校中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聚焦高校BBS这一新媒体,综合分析其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社会沟通、树立形象、文化传承、娱乐消遣等方面。
高校BBS的社会沟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