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光明日报
尽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每届教学论年会都要涉及的问题,但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脱离实际的研究仍然是教学论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的弊端之一。为此,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会长、北师大裴娣娜教授在不久前于福州师大举行的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11届年会上指出:“教学论研究者要能读懂学科、读懂教师、读懂校长、读懂学 生。”
裴娣娜教授说:“人大附中用了10年时间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学,这所学校光选修课就开了150门,还有很多原创经验,但没有上升到理论;清华附中也设计了三套课程,同样没有上升到理论,这些都是我们教学论研究者应该去做的,否则校长、教师会觉得教学论与他们的工作无关。”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教学论研究讨论的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怎样提问?怎样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课堂时间管理、资源管理等等。他们很注意把教学理论与教学行为的研究密切结合。有学者说,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研究课题。例如,有位教学论的博士生把三位教师对有理数的不同教法写成研究论文;还有一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分析两道除法题的不同教法。但我们对这种研究的评价是有争议的。例如第二个例子,有的教授认为写得很精彩,可以给高分;也有的教授认为:没有理论水平,应判不及格。但多数学者认为:如果不能充分体现研究的应用性,就失去了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针对一些年轻学者尤其是研究生扩招后,大批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教学论研究队伍的现实,加强研究的专题性和实践性,提升学术研究的质量,被认为是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今后两年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