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时间记忆
最新文章
最新评论
搜索
 
对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回顾与思考
[ 2008-12-20 9:43:00 | By: tn0006 ]
 
摘自:(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省医药学校)
作 者:
梁传杰 罗 勤 梁碧涛

 

      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既是对知识的一种划分,也是我国开展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工作的一项基础建设,做好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学科专业目录)的建没工作,对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和各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我国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建设的简要回顾

  
  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是与学位制度建设密切联系的。1980212口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立了我国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制度。1981520日国务院又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该办法第二条规定:“学位按以下学科的门类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由此规定的学科门类就形成丁、了我国现行学科专业目录的基本框架。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先后主要出现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以下简称《试行草案》)、1990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授予博上、硕十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三个不断修改、逐步完善的版本。
  
l《试行草案》。在恢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后,1981年开展丁第一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由于当时申报学科专业有的过窄,有些又过宽,为了做好此次学位授权复审工作,教育部对各部门审核工作中拟订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汇总.并参照国外的学科专业目录,拟定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草案)》。此后几经修改,形成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并于1983315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核通过,并公布试行。
   《试行草案》将学科专业分为10个学科门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的学科门类是统一的,即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在10大学科门类中共设置了 63个一级学科,638个二级学科,其中哲学l0个,经济学24个,法学37个,教育学34个,文学51个,历史学13个.理学88个,工学234个,农学59个,医学88个。   
     
1983125日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次会议上,为了培养军事学高级专门人才决定增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在1985226日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领导小组提出的军事学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在军事学下设9个学科专业。至此,历经5年的《试行草案》正式确立,含11个学科门类,64个级学科和647个二级学科.
  
  2 1990年《学科、专业甘录》。《试行草案》经过3年的执行,对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专业口径宽窄不一,有些划分过细、过窄;二是有较重的行业办学特点,部分大致相同的专业分设于不同的一级学科下;三是一些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未列入。针对以上情况,在1986728日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决定对《试行草案》进行修订。
  
  198610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修订《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修订学科、专业目录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总结我国设置研究生专业的历史经验,同时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到本世纪末,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立足于国内”的指导思想,按照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趋势与高级专门人才陪养和成长的规律,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为此,在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时,贯彻如下一些原则:(1)以《试行草案》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科专业目录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2)学科专业划分以学科自身内涵为主,适当考虑业务部门的特殊需要:(3)划分过细偏窄的专业要适当归并,专业口径要大体一致,专业名称要规范、准确,能科学反应学科内涵;(4)增加一些比较成熟的新兴、边缘学科与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趋势的专业;(5)处理好与本科生专业设置的关系,凡不适宜于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不要列入。
  
  按照此要求,从198610月起至199010月,经过委托部分高校分头调整与修订征求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意见等环节,在199010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丁1990年《学科、专业日录》。199011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通知,开始施行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
  
  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在学科门类上没有变化,共设置11个学科门类、72个一级学科和620个二级学科。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与《试行草案》相比,有一批专业拓宽了专业面,删除或归并了部分专业,增加了一批新专业,适当调整了过去一些按行业或部门划分的旧专业;对少数属于国家急需发展并予以扶持的学科、专业,虽条件暂不成熟,但作为试办专业列人其中,共34种。 3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高等教育体制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级学科设置不规范;二级学科划分过细。为此,1995年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提出了选择适当时机,对现行学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的意见。1996年第14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做出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会同国家教委完成现行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 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基本原则以及“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的工作目标,经过多方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讨论等一系列工作后,形成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送审稿)》。此文件于19976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与1990年《学科、专业目录》相比,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个,二级学科由原来的654个调整为382个。
 
    二、我国现行学科、专业目录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首学科专业目录的发展过程,各级管理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为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促进了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慢慢显现,主要表现在如下儿方面:
 
    1部分学科门类需要修订。各学科门类所包含的一级学科数相差很大。现行的《学科、专业口录》中,哲学和历史学都仅有1个一级学科,而工学门类包含32个级学科,学科门类的宽窄不一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文、史、哲”不分家,即文学、历史和哲学三个学科门类紧密相连,有其内在的相关性,因此,按通常的“理、工、农、医、管、文”的学科门类分法,可以将现行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这6个学科门类归并为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门类。
 
    2二级学科专业数量仍然偏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行《学科、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专业数仍然偏多。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数为382个,而俄罗斯为80个,日本为77 
    
 3部分学科、专业归属不科学。部分学科、专 业的归属需要进行调整。如工学门类下的建筑学一级学科,本身与工科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所属的建筑历史与理论,更是具有浓厚的人文学科色彩,与工学差距很大;理学门类下的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本质上是一门以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学科,纳人理学门类也不合适;文学门类下设艺术学一级学科,也不太合适。
 
    4缺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纳入学科专业目录。
  
   我国自1984年批准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试点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以来,先后开展了工程硕士、医学硕士和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多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的确定,基本按照以下的思路进行,即结合部分高校办学实际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宏观指导下,最后大体按照学科专业目录一级学科的口径确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学科专业目录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统一划分来看,既应包含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该包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也应纳入其中,成为学科专业目录的组成部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的设置虽然参照了学科专业目录,但并没有纳入学科专业目录之中。这直接影响到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也影响到我国专业学位的发展。
 
    5对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纳入问题。为了鼓励和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我国自2002年起开展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工作。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5年,我国已有152个学位授予单位在78个一级学科下自1644个学科专业,这些自设专业已成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学科专业领域,但这部分学科专业尚未纳入学科专业目录体系。
 
    6研究生学科专业与本科生学科专业的衔接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实行本()科生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各自独立运行的模式,所以两个专业目录在学科门类上虽能一一对应(除军事学外),但在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名称和分类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对于学科三级梯次的名称,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分别称作“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而本科专业目录却分别称作“学科门类、类、专业”,内涵相似,称呼却不一样。另外,有些专业在学位授予上也存在差异,如行政管理专业,按研究生专业目录应授予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而按本科专业目录应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科生专业目录和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缺乏连贯性,既不利于现代化的学科专业的数字分类管理,又给学位授予工作造成一定混乱。
 
    7.缺乏一定的弹性。世界各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可归为三种类型,即指令性、指导性和统汁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可归为指令性。这种指令性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政府直接参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体制发生变迁后,已与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才市场需要不相适应,缺乏一定的弹性。同时,当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学科专业出现了高度细分而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而现有的学科专业目录是一个没有预留发展空间的体系。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合理处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学科专业日录的“名分”将有助于这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三、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启示
 
    1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最早是在1980年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制并由教育部颁发的,先后于1985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了二三次修订。由于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与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将此称作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根本宗旨是收录全国中学后教育机构开设的学科专业,进行分类,从而及时报道、组织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有关信息,为所有需要和使用这方面信息的组织和个人服务。其具体的编制程序是:首先由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收集高等教育机构名录、课程表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然后结合现有数据,对全国的学科专业进行初步归总与分类,草拟初稿。随后,国家教育统计中心邀请政府部门、评价机构、大学管理人员等代表进行讨论,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定稿。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通用于研究生和本专科牛等各层次的学科专业,同时又包容学术型、专业应用型、职业技术型三种类型迥异的学科专业。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也将学科专业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用两位数代码表示。第一个层次表示关系密切的一群学科.用两位数代码表示,相当于我国的学科门类,共有38个,其中13个主要适用于学术型学位高等教育,13个主要适用于应用型和专业学位高等教育,12个主要适用于职业技术高等教育。四位数代码代表学科,即内容与培养目标类似的一级专业,与我国的一级学科类似,共有362个。六位数代码代表一个独立的专业,相当于我国的二级学科。    这种分类法与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大体一致。但在上述基础上,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还在第一层次设了名为“交叉学科”的学科群,其中包括和平与对抗、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营养科学、国际/全球研究、重大灾难与相关研究等交叉学科;在第二层次上,38个门类的23个门类中为交叉学科预留了空间,编码为0.1,并以“综台”字样标识;在第三层次上,还有大量交叉学科性质的专业,也同样标识“综合”字样。
 
   2启示。我国与美国的管理体制存在着差异,所以美国的学科专业管理体制与我国的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差异。撇开这些体制上的差异,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对于我国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是应建立指导性的、具有一定柔性的学科专业目录体系;二是应进一步加大高校自主办学权,使高校拥有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权力;三是应建立有弹性的学科专业结构,鼓励新兴、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四、对我国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学科专业目录发展的回顾,以及对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分析,现对我国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学科专业目录调整要有连续性。我国学科专业目录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后,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对于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具有基础指导意义的文件,其中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来看,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已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对现行《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应是调整,而不是全面改革。
  
   2建立指导性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专业目录应结合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建立具有相当柔性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科专业增加或删减的学科专业目录。具体而言,就是在新一轮的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要使二级学科的设置柔性化,也就是说要建立与国际接轨为指导思想的、具有弹性的和指导作用的学科专业目录。
  
   3学科门类的划分要有国际性。我国的学位是按门类来授予的,而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学科门类划分大多是粗线条的。因此,为了与国际接轨,可将学科门类的数量减少。同时,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学科门类的13径有大有小,其涵盖的一级学科数量差异较大,可以将现有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6个学科门类归并为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即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分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军事学七个学科门类。中国文化素来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对于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养,都不无裨益。另外,也可以考虑取消学科门类,按一级学科授予学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问的交叉与融合越来越密切,取消学科门类,减少学科划分上的人为界线,可有效化解学科分类中逻辑性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原有专业目录要求按学科门类的名称授予学位,难以准确表达学位申请者所属学科的特性.因此学位应按一级学科来授予,而学科专业目录中学科门类是否保留,可以做进一步的讨论与思考。
 
   4少数学科专业归属要有科学性。对于上述提及“建筑学”、“科学技术史”等部分有争议的学科、专业的归属问题.一定要认真进行论证,请有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研究与分析,同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充听取本学科有关专家、研究生教育部门或高校理人员的意见,重新调整其归属,保证这些学科业在新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有科学的设置。
  
   5新兴、交叉学科要有拓宽性。新兴学科、交学科不断涌现,所以一定要给这些学科以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应借鉴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做法,适当增加一定的新兴、交叉学科。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开展的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工作,应将自设学科专业也纳入其中。当然,对于这些学科、专业的设置,教育管理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以规范、管理好这些学科、专业,以免出现新兴、交叉学科设置混乱的现象
 
    6.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与本科生专业目录要有统一性。现行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与本科生专业目录,虽大体一致,但仍有较大的差异。从理论上讲,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本科生专业目录都是对科学、知识的一种划分,都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而且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因此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应该是同一学科专业目录。例如美国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本科生专业目录就是一套学科专业目录。据此,我国也有必要将本科生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目录统一起来。当然,从两者的培养规格来看,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大体上本科生按一级学科的口径进行培养,而研究生可以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
  
   7二级学科的取消要区别对待。时下,不步学者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按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路,反映在学科、专业目录上,就是可以考虑取消二级学科的设置。从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按一级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授予学位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调整学科专业目录应注意淡化二级学科。笔者认为,鉴于我国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的实情,可以按照不同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间的相关度,分别予以处理。对于所属二级学科相关度高的一级学科,可以开展宽口径培养,不再设置二级学科;但对于所属二级学科相关度不高的一级学科,则应暂时保留其二级学科的设置。
 
 

发表评论:

    标题: